發展聯盟盼拓嶼成橋頭商業區

201406160050044_wenweipo_A12_1

Wen Wei Po
A12 | 香港新聞 | 2014-06-1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前日初步制定了大嶼山發展的策略性定位和發展方向,委員會成員、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哈永安期望政府可把握機遇,將大嶼山發展成橋頭商業區。

他又承認,發展大嶼山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但社會就創造就業上已有共識,有團體亦計劃與企業合作,為東涌區年輕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前日在會上就發展大嶼山,初步建議4個策略性定位和4個發展方向,將大嶼山定位為國際運輸樞紐和自然資產寶藏等,並會作經濟、房屋及綠色旅遊等發展。哈永安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當局應把握大嶼山作為港珠澳大橋落腳點的優勢,加快規劃機場北商業區的土地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以發展橋頭商業區。他指,機場北商業區是一幅熟地,樓面面積達70萬平方米,遠離住宅區;若果急起直追,商業區在幾年內可逐步落成。

考驗凝聚力 創業有共識

他又表示,發展大嶼山能夠提供更多住屋及旅遊設施,解決相關設施不足的問題。他了解,發展大嶼山屬非常複雜的問題,亦正考驗社會凝聚力。不過,他認為社會已有共識,希望將大嶼山打造成新市鎮同時,亦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予區內居民。他透露,現時已有團體計劃與企業合作,為東涌區年輕人提供更多當區就業機會。

政府公然欺騙立法會 隱瞞曾進行新界東北業權調查

文:土地正義聯盟,原刊《香港獨立媒體》,2014年6月12日,連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554

政府公然欺騙立法會 隱瞞曾進行新界東北業權調查

政府公然欺騙立法會
隱瞞曾進行新界東北業權調查
涉以百億計的利益輸送

佔地超過600公頃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政府採用所謂「加強版新市鎮」模式發展,容許佔地超過4000平方米的地主,當土地座落於規劃作私人發展的 地帶,可向政府申請直接發展。「4000平方米直接發展」的政策被指是向囤積農地的四大地產商度身訂造。官員不止一次在立法會財委會上否認事先知道區內業 權狀況,以證明政府沒有考慮地產商的利益。土地正義聯盟最近得悉,政府早於2008-2009年期間,已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區內業權調查,詳細掌握地產商控 制的土地面積及位置。

在上星期五的財委會會議上,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就政府是否進行業權調查,跟官員有以下對答:

○ 張超雄:「政府有沒有曾經請顧問,或者自己曾經做過,新界東北既業權調查,有定無?4000平方米呢個條件,我想睇下政府係規劃的過程中,有無做過業權調查?」
● 規劃署助理署長胡潔貞:「喺我地做規劃研究既時候呢,我地知道邊啲地係私人土地,邊啲係政府土地,但係土地係屬於邊個呢,係我地規劃過程,係唔需要掌握邊個係土地業權人的資料。」
○ 張超雄:「我唔係話一定要屬於邊個、咩名或邊間公司,但係你地掌唔掌握有幾多土地,係由一個業權人擁有,係4000平方米或以上,你有無做過呢方面既資料搜集?」
● 胡潔貞:「呢個唔係我地考慮既規劃因素……」
○ 張超雄:「唔係問你考唔考慮,係問你有無做過!」
● 胡潔貞:「我地無做過業權既調查……」

政府過往發展新市鎮,從未訂立一條「4000平方米」的界線,讓地主自行向政府申請直接發展。「4000平方米」政策,是明目張膽地與囤地地產商 「利益分贓」。政策令各個已插旗的發展商可以繞過拍賣程序,肯定分得部份發展權,而發展商的土地成本亦將會大大降低——發展商不需於公開市場競購土地,而 只須與政府商討一個「補地價」數目。根據以往經驗,「補地價」比「拍賣」的平均樓面地價低出甚多。

為何政府官員要在立法會上,隱瞞曾經進行土地業權調查?理由只得一個,就是嘗試為東北計劃向地產商輸送利益的事實辯解,希望公眾相信政府不是故意向 地產商輸送利益。事實是,政府早於2008-2009年就知道新界東北的業權情況,並據之來進行規劃,以及推出「4000平方米」政策,令四大地產商都合 乎資格申請。

我們初步了解業權調查的內容。古洞北方面,涉及的業權共有1109個,擁有土地面積由150,295平方米至6平方米不等。粉嶺北方面,涉及的業權 則有617個,擁有土地面積由121,267至27平方米不等。持有大面積土地的業主,大部份是地產商旗下的「艇仔公司」,細面積的土地則主要由個人持 有。從政府委託進行的業權調查可見,古洞北和粉嶺北分別有92及41個業主,土地面積超出4000平方米,為業主總數的7.7%。

政府在立法會透露,已接獲七份發展申請,其中包括東北大地主恆基地產。恆基在今年三月向傳媒承認,已向政府申請將粉嶺北及古洞兩幅農地作原址換地, 預計可發展樓面面積分別約362萬及27萬平方呎。報導指「現時恒地在粉嶺北及古洞北擁有280萬方呎土地,當中有逾80萬方呎符合原址換地條件,集團今 次申請換地的粉嶺北及古洞北地皮,土地面積分別達76.8萬及4.5萬方呎土地,意味佔集團符合換地條件農地的絕大部分,至於其餘地皮則可能以現金補償方 式獲政府收回。」

從恆基自己披露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看到,訂立「4000平方米」界線的客觀效果,是令恆基可以在古洞北多申請一個自行發展項目﹝土地面積4.5萬平 方呎,即4180平方米,剛好超過界線﹞。政府沒有解釋,為何東北規劃未經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前期撥款亦未獲財委會批准,就已開始接受自行發展申請。

人民力量陳偉業議員便指,發展商在「4000平方米」的政策下,省下的土地成本估計可以達2000元一平方呎,以4000平方米即4萬平方呎再加五 倍地積比計算,此政策可令發展商節省達四億港元之巨。整個佔地達600公頃的新界東北計劃,將因為這個「利益分贓」的政策,令庫房少收數以百億元。

另外,在議員連番追問「4000平方米直接發展」政策的依據時,當局表示曾諮詢過「業界」,再追問下,原來所謂「業界」,是全由特首委任、以地產界及相關專業界為主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

主席
黃友嘉博士(按: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

由專業團體和業界提名的非官方成員
何安誠工程師(香港建造商會)(按:金門建築總裁)
劉志健工程師(香港工程師學會)(按:新地則樓經理)
劉興達先生(香港園境師學會)(按: 泛亞環境(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詩韻女士(香港測量師學會)(按:永利行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梁志堅先生(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按:曾任新世界集團總經理)
梁傑文先生(香港建築師學會)
施倍德博士(香港規劃師學會)(按:雅邦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
黃錦昌博士(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按:保華建業行政總裁)

其他非官方成員
范黃志寧博士(按: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
郭琳廣先生(按:曾任廣西政協,被指為紅色律師、梁粉,剛接任監警會主席)
林正財醫生(按: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
劉振江先生(按:仲量聯行國際董事)
羅致光博士(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李行偉教授(按: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
梁剛銳先生(按: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副總監)
呂大樂教授(按: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崔偉恆先生(按:Roundtable總幹事)
邱榮光博士(按:經濟動力成員)
袁映麗女士(按:置邦興業董事、香港房屋經理學會總經理)
部份資料來源自 Webb Site

公眾在立法會議員不斷追問之下,才得悉原來地產商的代表已經「春江水暖鴨先知」,公私合營的「4000平方米」政策提議甚至可能是由地產商建議,再經自己友委員會背書。不是立法會議員所謂「拉布」問出個眉目來,公眾可能連新界東北計劃利益輸送的冰山一角也沒機會看到。

不想東北成深圳,我城我鄉港人定

文:黃志俊,原刊《香港獨立媒體》,2014年6月12日,連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543

不想東北成深圳,我城我鄉港人定

白皮書、全民投票、佔中等都成了香港市民關注的議題,相比之下,東北發展似乎只是關於當區村民和一些熱血青年,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真的不想失去 東北,因為我害怕十多年之後,他們問我為何沒有好好守護香港綠色的新界,即使成功爭取了普選,卻失去我們的鄉土,變成了深圳特區。

東北發展雖然現在只涉及粉嶺北和古洞北,但早前被剔出的坪輋,現在已納入最新的新界北研究中,簡單一點來說,香港接近深圳邊界的地區,當東北發展啟 動後,陸續會有河套區大學城、坪輋和恐龍坑配上蓮塘口岸發展,而落馬洲和鄰近的新田一帶相信亦會緊隨。十年後,天然的新界北面貌,恐怕只會剩下米埔和沙頭 角。若果大家有機會到落馬洲瞭望台,你會看到深圳石屎高樓正像怪獸一樣,想吞噬我們綠悠悠的邊境魚塘濕地和山丘村落。

現時政府規劃下的新市鎮,似乎回應了增加資助房屋的比例,更大力推廣所謂的綠色低碳城市,其實最終出來的面貌,大家不難想像這以鐵路為主導的項目, 成了另一個大型商場加住宅,熟悉不過的連鎖商舖,沉悶無趣的貫穿天橋,街道冷清無人前往。即使加入商業元素,仍離不開服務和零售業。總有人會質疑我,認為 社會一定要發展,難道像現時一樣,讓古洞的一些工業和生產被時代淘汰,讓農地魚塘被掉空荒廢或堆填成為貨場,浪費這些珍貴土地。

現時有不少的民間團體,對新界應如何和怎樣發展都很有見地。例如香港農業發展研究中心,強調香港珍貴而肥沃的農地集中在新界,只要政府規定農地不可 隨意改變用途,也不可圈地掉荒,本地農業生產可以為香港提供低碳、安全而新鮮的蔬果,而食物加工業和相關的行業能帶動區內的就業和經濟,最重要的是城鄉共 生型的生活模式能同時減少碳排放和廢物處理問題。我真心希望十多年後的新界仍可以單從外貌與深圳區分出來,而我的兒女長大後,他們可以選擇金融服務業以外 的工作,半農半X更是年輕人渴慕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香港應該有的發展方向。

我發了這個大夢,要實踐的話,我希望像我這樣為人父母的,能為香港的未來盡一點力,613請到立法會支持新界東北居民!

新界東北發展竟是「蚊市鎮」

文:鄒崇銘,原刊《香港獨立媒體》,2014年6月10日,連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488

新界東北發展竟是「蚊市鎮」

圖片說明:古洞北新市鎮預想圖。

在發展方案尚未經城規會審議、立法會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陰霾下,財委會第五度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的3.4億元撥款;期間逾百名村民及支持者衝進立法會,大有重演台北大學生佔領立法院的姿態。

時值天氣陰晴不定的六七月,香港政治早有山雨欲來之勢,加上許仕仁案亦剛好開審,特區政府仍決意在土地問題上硬闖關,實在大有為政局添煩添亂的意味。

香港衝進立法會與台北佔領立法院,前者的議題為新界東北發展,與後者的服貿議題相比,兩者其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兩者均涉及紅色資本的流入,以及本 土經濟產業自主的問題;兩者亦涉及年輕新一代的身份認同,以及本土社會流動機會的困惑。在新界東北諮詢的最後階段,一度引發民間對深港融合、割地賣港的質 疑。其後特首梁振英曾一度承諾,在新界東北適當地引入港人港地;但隨着今年樓市大幅回落,作為2012年梁班子主要政綱的港人港地,亦早已如灰飛煙滅,消 失得無影無蹤。

當然,新界東北到底是否「富豪雙非城」,抑或如政府硬銷的「香港人的新市鎮」?這原是可以平心靜氣探討的,政府只須提出足夠的理據證明,例如規劃將 如何令普羅市民受惠,而非變成富豪和地產商的專利;新界東北並非中港融合的後勤基地,而是具備經濟產業自主的新市鎮。可惜的是,諮詢完結至今已過了近兩 年,政府仍一味採取「霸王硬上弓」的策略。

假如政府願意開誠布公、正面解答上述疑問的話,新界東北的村民和支持者,亦不至於要走到今天這一步。

如今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政府最終把新界東北的發展規模由790公頃縮減至610公頃,公 屋單位數目由四成多增至六成,原來沒有公營房屋規劃的坪輋,則剔除在發展規劃之外。不過,問題卻在於餘下六百多公傾土地只有96公頃(17%)撥作住宅用 途,官方公布的公屋用地更只佔47公頃(不足8%),而在城規會的規劃圖所顯示的,竟然更是只有36公頃(不足6%)公屋用地!

因此,若按目前政府的發展方案上馬,未來整個新界東北只有不足六分一土地是用作解決現時梁班子所謂「重中之重」的住屋問題,當中更只有三分一(即整體土地的不足十八分一)用於公營房屋。若說這便是「香港人的新市鎮」,那大概只是一個香港人的「蚊(型)市鎮」!

事實上,只要大家重新回到2011年、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推出的《優化土地供應諮詢》,當時的官方文件已清楚指出,未來新發展區每開發1公頃 的住宅用地,即須要同時開發1.4公頃的社區配套設施。按此基準計算的話,則36公頃的公屋用地,實際上只需要50公頃的配套用地,在這不足100公頃的 土地上,已足以容納新界東北六成,又或是逾十萬人的居住需要。這難免會令人繼續追問,餘下的500多公頃規劃到底所為何事,當中又隱藏哪些市民所不了解的 魔鬼細節?

就在不足一年多之前,政府以極低廉租金與多個私人會所續約,曾一度引起公眾嘩然。政府一方面以土地供應不足為理由,大力開拓新的發展用地,因此輿論 多形容那是「盲搶地」;另一方面卻對使用率極低、只服務一小撮特權階級的會所濫用土地資源採取放任縱容的態度。而毗鄰新界東北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佔地面積 多達170 公頃,幾乎等於新發展區總面積的三成,便正好是這類私人會所的表表者!

若按照上述官方訂下的規劃準則,我們其實只須徵用大約半個粉嶺高爾夫球場,便已足夠容納新界東北六成、又或是逾十萬人的居住需要。餘下仍然有近百公 頃的土地,假如通過公眾諮詢、廣大市民又認同的話,筆者實在看不到又什麼理由,要去反對它繼續保留作高爾夫球場之用!如此新界東北新市鎮既能上馬,富豪權 貴又能繼續享受打球的樂趣,顯易而見地已達到多方共驘的局面……;然則,目前仍覆蓋六百多公頃的發展方案,到底又是在服務哪些人的利益呢?

東北613 行動的前因後果

201406150040087_mingpao_P03_1

Ming Pao Daily News
P03 | 周日話題 | By 朱凱迪 | 2014-06-15

立法會財委會新界東北前期撥款審議,跟二○○九至二○一○年的反高鐵撥款抗爭,何等相像。倡議者都是透過經年的持續鬥爭,把一個本來在主流意識中已有定見的事情,重新問題化;公眾都是透過傳媒看到大規模衝擊,首先把結論鎖定在「香港愈來愈亂和失控」,之後才慢慢鬆動。然而,公眾意識改變之慢,與政治機器與推土機之快, 對比鮮明—— 過了四年,香港市民才擦亮眼睛看清高鐵之「大鑊」,但也無人敢輕言停工止蝕。星期五的衝擊立法會行動導致財委會被迫休會,也只是令更龐大的新界東北利益分贓集團,稍微撼動了一下。

「撼動了一下」換來的,是警察報復式地毆打和恐嚇被捕示威者、各級高官和保皇黨議員的暴力譴責、還有發展局在Facebook製作新的反駁文宣。可以說是兩年來,四處奔走的新界東北村民招來最熱鬧的「招呼」。二○一二年起,東北三區村民和支援者組成聯盟投入抗爭,保衛家園和鄉郊環境,可是,除了二○一二年九月在上水舉行的數千人「諮詢會」和發展局長陳茂波在古洞北囤地自肥得到較大關注外,反對運動一直波瀾不興。

政府急忙申請三億前期工程撥款村民之後像被牽着鼻子一樣捱過明知是假諮詢的法定程序:去年年中動員市民反對東北的環評報告;年底在全港擺街站,為反對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東北的規劃圖,收集了四萬多個反對意見。到今年五月,城規會尚未通過東北規劃圖,政府就急忙到立法會申請三億元的前期工程撥款,包括詳細設計和土地勘測。村民組織很清楚,如果前期撥款通過,東北計劃將成既定事實,因此在五月二日財委會開會審議撥款之前,一早已經部署這場議會內外的抗爭。

五月二日、五月十六日、五月三十日、六月六日、六月十三日,新界東北前期撥款審議,連星期五在內,已經經歷了五次會議。村民組織的希望是,當議員盡力在議會內審議,向政府質詢,來聲援的市民會愈來愈多,從而對政府產生壓力。村民組織和支援團體下了很大苦功,事前聯同支持村民的議員辦公室,一起研究新界東北計劃的問題,並撰寫上千條的動議。可是,頭四次審議只有很少普通市民到場聲援,來的都是村民和核心的支持者。村民組織每次都要租旅遊巴,從新界東北千里迢迢把老村民送到金鐘,經費用盡了,村民也累了,組織不止一次瀕臨放棄邊緣。

相信前企業高層維護公眾利益?

議員和村民互相支撐的那幾次財委會,不應稱為「拉布」,因為保皇黨提倡的所謂「有效率的審議」,實際上就是不去挑戰議會的不平等結構、官員和議員跟議案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不去深究議案本身的細節。這幾次財委會的審議裏,公眾可以知道,雖然政府不斷吹噓新界東北是解決未來住屋問題的關鍵,可是公營房屋佔地僅三十六公頃,即整個發展區範圍的6%;公眾可以知道,政府官員在立法會內公然說謊,否認曾經進行東北區內的業權調查,反而更加清楚,政府設定持有四千平方米以上的地主可以就地發展的政策,是諮詢地產業界的委員會後得出的結果,證實了透過發展向地產商輸送利益的指控;公眾可以知道,當計劃徹底破壞原有社區和環境時,政府原來沒有區內長者數目的資料,所以根本不打算照顧他們的特殊需要,沒有想好令失去農地的農友得以復耕的方案,連村民的「公屋原區安置」也是假的,因為當第一期公屋落成之日,村民早已全部被逼遷四散。

另外,面對香港這個半民主半威權的政體,每次在立法會的認真審議都必然上升至對議會不民主體制及制度暴力的醒悟。

比起四年前反高鐵,香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狀况如今更加不堪。四年前負責推銷方案的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政務官出身,公眾甚至反對者基本上相信她不會涉及貪腐或為了延後利益而賣力推動高鐵。

四年後梁振英政府的發展局,非政務官出身的局長陳茂波不斷被揭發與所推動政策有利益衝突,龜縮至今,今年年初政府找來馬紹祥當副局長取代波叔到立法會應戰,但此君上任前是全球最大工程顧問公司AECOM 的亞太區副主席,任內和在東北囤積農地的地產商有多項生意來往,而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在一月至今短短幾個月,已經批出價值接近三千萬的顧問合約予AECOM。儘管其利益申報表幾乎「一片空白」,但在爆出許仕仁貪污案後,市民是否真的能靠這些身陷利益集團幾十年的前企業高層維護公眾利益?

至於立法會財委會,主席一職由民主黨的劉慧卿換成身陷三重利益衝突(中銀高層、港鐵董事和新鴻基旗下公司數碼通董事)的銀行界功能組別議員吳亮星,其主持會議方式的橫霸已廣為報道,在此不贅。

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那六月十三日的衝擊立法會行動是什麼一回事?第一,那是迫不得已的行動。正如東北村民組織和支援者在前一日發表的聲明〈立會不是堡壘撤回東北計劃〉: 「真正出現危機的不是『立法會的保安』,而是立法會本身。由保皇黨透過不平等選舉制度控制的立法會,對北京和財閥馬首是瞻,罔顧市民利益,一幕幕荒腔走板的鬧劇已經氣得市民忍無可忍……梁振英和保皇黨議員對『佔領立法會』誠惶誠恐,是因為深知自己正在僭奪市民的政治權力,道理不在他們一邊──面對着這樣一個爛議會,全世界敢於挑戰專制的人民,不單止有權在大堂內示威,更有權進入議場,阻止不公義的僭政繼續運作。

「新東北計劃前期撥款的審議,已經將立法會帶到被市民『名副其實地佔領』前的臨界點。特區政府要避免市民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中受傷,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順應民意和大多數直選議員的立場,馬上撤回新界東北計劃。」行動的原因很清楚,因為吳亮星在星期五晚決定阻止議員提問及提出臨時動議,讓保皇黨實行「少數壓制大多數」的議會暴力,如果要阻止議會暴力,村民和市民除了行動起來,沒有其他方法。

第二,電視畫面很激烈,但行動不是為了搗亂、不是為了發泄怒氣,不是為了襲擊任何人。行動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進入議會,阻止會議繼續進行。

行動帶來了打壓,也創造了新的形勢。市民最容易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激烈的電視畫面,我們的責任是讓市民看到與激烈的行動對立的制度暴力,看到香港的社會矛盾如何被既得利益集團推向臨界點。新界東北計劃的問題,歸根結柢是一個權力的問題。「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特區政府從殖民政府承繼了對於土地的絕對控制權,於是它才可以背逆全世界民主城市的慣常做法,動輒將數以百計公頃有上萬人居住幾十年的區域圈出,然後聯合所有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囤積農地的地產商和新界原居民地主,將原有社區消滅,再規劃成空間被高度壟斷的市鎮。

把握住這一點,市民就可以看懂,新界東北和香港民主發展的緊密關係,也明白為何立法會現在會成為主要戰場。簡單來說,新界東北這種龐大開發計劃可以長驅直進,關鍵的條件就是不民主的政制。

當財委會因為行動暫停後,幾百名示威者重新聚集在立法會門前集會,後來任由警察包圍、抬走、拘捕。那個情景令我十分感動,也想起過去一年多來, 「佔領中環運動」宣傳的公民抗命意識。這幾百位示威者,出於對香港的關切,無私地行動起來,而且敢於面對行動的後果,包括被警察無理毆打,在此艱難的時勢推動香港民主運動,需要的不就是這種義無反顧的行動力和勇氣嗎?

(作者為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東北三區村民組織支援者)

文 朱凱迪

諮委會倡中港融合打造「鑽石三角」 梁粉提出 大嶼山搞大躍進

201406150060150_apple_A08_1

Apple Daily
A08 | 港聞 | 2014-06-15

【本報訊】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昨舉行第二次會議,委員會初步計劃將大嶼山分4區大躍進式發展,北大嶼山將發展房屋及商業、擬填海的欣澳則提供旅遊娛樂用地。同日委員會公開3個月前的首次會議紀錄,但發言委員毋須具名,會上意見天馬行空,有人大談中港融合要將大嶼山與珠三角打造成「鑽石三角」;有人倡在機場島輸入大陸勞工。梁振英則誇口形容委員會工作是「寫歷史」,編寫新歷史篇章。記者:鄭啟源

委員會文件顯示,整個大嶼山計劃分4大發展區,位於北大嶼山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及其他可發展用地,會作房屋發展及商業用途;欣澳一帶的東北大嶼山可配合迪士尼發展,發展旅遊業。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將填海造人工島,發展成設核心商業區的東大嶼都會;餘下的地區將規劃為保育、消閒地帶,同時發展綠色旅遊。

有人打郊野公園主意

委員會昨日又公開3個月前首次開會的會議紀錄,但所有發言的委員都沒有具名。多名委員在會議中都有「大膽」構思,有人趁機要求政府完善補充勞工計劃,建議從大陸引入外勞,到機場島從事非技術及低技術職位,搶本地勞工飯碗。有人則打郊野公園「不包括土地」主意,建議用發展審批圖則形式,為有關土地定好發展用途。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即場反駁,現階段不宜過早為土地制訂規劃限制。

委員會19名非官守成員中,多達13人為「梁粉」或建制派,包括提倡「深港一體化」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會議紀錄亦顯示,多名委員提及要配合港珠澳大橋發展「橋頭經濟」,建議在欣澳多建一個主題樂園,甚至將香港領先世界的所有服務業都集中在大嶼山。有委員更大談中港融合,建議將大嶼山、新界東北及西北發展成「小三角」,再配合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兩個「鑽石三角」。規劃署亦提醒,大嶼山部份位置有規劃限制,如欣澳及竹篙灣不能建賭場。

身兼委員會主席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在會議後表示,委員會已探討大嶼山策略定位及發展方向,委員會將成立小組跟進區內交通及旅遊設施問題。對於有大嶼山居民不滿委員會欠缺居民代表,他說,未來可考慮讓更多不同背景人士加入。委員會成員民主黨胡志偉表示,文件雖對大嶼山發展提出初步計劃,但未有實質研究支持,憂慮只是「紙上談兵」。

發展大嶼山 北部先行

201406120320191_oriental_A27_1

Oriental Daily News
A27 | 港聞 | 2014-06-12

【本報訊】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周六開會,將討論大嶼山未來策略性定位及發展方案等。據悉,當局計劃分階段發展大嶼山,優先發展大嶼山北部,包括迪士尼主題公園、欣澳、小蠔灣及東涌等,因為該區已有一定的基建設施,只須完善交通基建、加強區內連繫及擴大發展範圍,即可見成效。

今次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二次召開會議,議程包括匯報委員會成員上次考察粵西的成果,委員會成員早前曾到珠海及橫琴等地,考察內地港珠澳大橋落腳點的發展情況,作為香港的參考。委員會亦會討論大嶼山四個鄉事委員會提交的意見書。會議的重點將是討論大嶼山未來策略性定位。據悉,政府認為大嶼山應發展為本港另一個大都會,集旅遊、娛樂、消閒、購物及商住發展於一身,大嶼山北只是交通接駁及配套不足,窒礙發展,當局認為若能優先完善大嶼山北的配套設施,可以帶動整個大嶼山的發展。

恐淪深圳前海衛星城市 洪水橋支線效益存疑

am730
A02 | 新聞 | 本地 | 2014-06-13

港深西部快速軌道( 下稱港深機鐵) 「重生」,連帶一度擱置的鐵路洪水橋支線亦再次浮上水面。規劃中的跨境支線,連接元朗洪水橋及深圳西部的前海,前者是預計容納21萬人的重點新市鎮;後者將會是內地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支線料為兩地帶來龐大人流。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指出,若支線定位不清,恐變成「自由行專線」,將引起地區反彈。有專家更指,服務對象對準前海,洪水橋恐淪為前海的衛星城市。

早於09年,港府規劃港深機鐵時,已計劃興建一條洪水橋至前海的跨境支線。消息指,政府其後內部評估,認為支線造價太高,計劃一度暫停。隨著港深機鐵項目重新啟動,支線亦如箭在弦。根據去年7月公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總面積達826公頃、相等於21個維園的洪水橋新市鎮,預計興建6萬個單位,能容納逾21萬人。而深圳前海則是內地國家戰略層面的離岸金融中心,計劃中的前海發展區,將與本港及全球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完全自由,吸引本港金融機構和專業人士進駐(見另稿)。

儘管前海目前「爛地一片」;洪水橋發展區亦廢車場處處。不過,有地區人士透露,由於落實發展新市鎮,加上跨境鐵路支線的消息,已有人悄悄在洪水橋、廈村一帶收地,看準鐵路落成後的商機。不過,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直言,洪水橋支線定位不清,難以估計實際人流;再者,興建口岸造價高昂,效益成疑,「加上如果自由行殺入洪水橋,地區人士一定反彈。」他認為目前已有很多針對內地旅客的規劃,如高鐵線及九龍公園地下空間發展等,政府應再研究是否有必要興建支線。

黎廣德:政府預咗要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計劃中的西鐵洪水橋站周邊,政府已預留大幅商業住宅地,「面積之大,新界少見。支線落腳點好可能就係洪水橋車站附近,政府預咗要起。」不過,他亦質疑支線的經濟效益,「如果鐵路只係駁通前海,洪水橋可能變成前海嘅衛星城市。」當區區議員周永勤證實,早前已聽聞洪水橋支線的消息,認為對當區有利,「洪水橋可以成為自由行旅客到香港嘅第一站,新市鎮成為橋頭城市,如果唔係,就只係個次要嘅商業中心。」

前海效應政府部署 千億港深機鐵上馬

A01_20140613.indd

am730
A01 | 要聞 | 頭條 | By 胡靄玲 葉兆臻 | 2014-06-13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嚴重超支及延遲通車,波及西九文化區發展,而沙中綫及南港島綫在內的4條本地鐵路新線,亦全線延誤的壓力下,港府仍有意推出全新大型跨境鐵路項目,最快於2018年重推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下稱港深機鐵)上馬,以配合深圳前海區的發展步伐。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深圳一直冀加快港深機鐵上馬,港府確實有發展壓力,估計項目最終造價將過千億元,但項目落成後,可締造港深雙贏局面;亦有工程界人士質疑,項目只為前海服務,擔心會重蹈高鐵覆轍,淪為「大白象」。

文:胡靄玲、葉兆臻 圖:黃文山

深圳前海發展如火如荼,發展金融、現代物流及資訊等服務專業,其中一項重點基建是接駁香港、全長41公里的港深機鐵,連接赤鱲角機場及深圳機場,並途經前海站,與香港建立「一小時生活圈」,並視之為前海發展的關鍵。

但在前特首曾蔭權年代,中策組內部研究指,興建港深機鐵,香港段客量不足,而且有利深圳多於香港,所以反對興建;而當時建制派人士亦與一班「大孖沙」研究後發現,興建港深機鐵需要穿山,造價高昂,同樣提出反對,故當時政府最終悄悄擱置有關計劃。

納入2020鐵路藍圖

不過,深圳為加速前海發展,去年起不斷在媒體上「放口風」,希望香港盡快興建港深機鐵香港段,以配合前海發展,據悉,早前特首梁振英訪問深圳時,深圳市長許勤亦當面要求有關項目盡快上馬。本報接獲消息指,政府預計年內公布的《香港鐵路發展藍圖2020》,將重推港深機鐵香港段,「《香港鐵路藍圖2020》會好輕咁講會起呢條鐵路,因為中央好緊張盡快發展前海」。

港深機鐵走線,擬沿用過去的初步規劃,即由香港赤鱲角機場過海往屯門,透過架空天橋或地底隧道,途經人口聚居地方,再橫跨深圳河抵達深圳,先往前海區,之後再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至於原方案的洪水橋直達前海的支線是否興建,則有研究空間。

田北辰:「起好肯定過千億」

本報向熟悉本港鐵路發展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求證,他確認,深圳當局一直想加快港深機鐵上馬,「呢條鐵路對前海發展好重要,政府有壓力,唔擺落藍圖唔得」。他粗略估計,深港機鐵香港段造價達七、八百億元,「起好肯定過千億」,相信最快於2018年動工。

田北辰認為,興建港深機鐵是港深雙贏,配合本港機場將興建的第三跑道發展,效益最大,日後可透過港深機鐵直接從機場分流旅客往深圳機場轉內陸機,而港機場亦能發揮國際航線優勢,內地旅客直接乘港深機鐵到港轉機。但他指,港鐵手上仍有多項大型本地鐵路建設,加上近期的高鐵風波,相信港鐵再開展新的大型基建會較吃力,建議政府避開鐵路工程高峰期,於2021年後才落實港深機鐵。

黎廣德質疑「效益係負數」

本地工程界亦早有聽聞港深機鐵項目「重生」。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表示,兩地機場往來的客量不多,前海的規劃面積亦只有十多平方公里,質疑港深機鐵落成後「乘客流量夠唔夠呢?」他又說:「前海話係金融中心,但香港走線只經屯門、洪水橋,唔知有咩作用, 規劃唔湯唔水,感覺係只為前海服務」。他直指港深機鐵「效益係負數」,擔心會重蹈高鐵只為內地發展需要的覆轍,成為「大白象」。

運輸及房屋局回應指,政府曾委聘顧問進行《鐵路發展策略2000》之檢討及修訂研究,以因應社會最新的發展需要,更新全港的長遠鐵路發展藍圖。當局已進行兩個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探討10個鐵路項目的概念方案(包括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在回應運輸需求、合乎經濟效益、並配合新發展區的發展需要等三大前提下,政府現正敲定2020年以後的鐵路發展藍圖,並會在今年稍後公布新鐵路方案的未來路向。

趕推商業城發展大嶼山

201405310060173_apple_A02_1

Apple Daily
A02 | 要聞 | 2014-05-31

【本報訊】主張開發郊野公園的特首梁振英,對大嶼山一直是虎視眈眈,上任後連續兩份《施政報告》均有提出發展「橋頭經濟」,以人工島為中心建設「東大嶼都會」,並加快機場島北商業區發展。為強推大計,梁今年初已經不避嫌在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安插大量親信,包括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出任主席,並有「梁粉」委員劉炳章、林筱魯及林奮強等,部份人更涉利益衝突。

多家地產商囤地等「食糊」

梁振英在今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在港島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政府初步計劃於交椅洲附近建人工島,發展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連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擴展東涌新市鎮,涉及填海面積3,600公頃,相當於兩個半南丫島。事實上,多家地產商早已在大嶼山囤積大量地皮等待發展「食糊」,長沙近年越建越多低密度豪宅,東涌西、大蠔灣及白芒等大片農地亦難逃魔掌。

為了配合預料兩年後落成的港珠澳大橋,梁振英又構思預留在機場二號客運大樓與亞洲國際博覽館之間的12公頃土地,發展為商業區,方便經港珠澳大橋抵港旅客消費購物。但商業區用地與第三條跑道部份工程有衝突,有關建議早前在機管局內部遇阻力。梁曾委任羅康瑞為機管局基建規劃委員會主席「代言」,但最終妥協保留地下車廠,只在上蓋發展商業城,羅康瑞並以意見不合為由辭任委員會主席。而第三條跑道預料2023年完工。

雖然多項發展計劃影響海洋生態、鄉郊環境及居民生活,環團及居民都大力反對,但梁振英強調「橋頭經濟」具戰略價值,可改善房屋供應等問題。